慕姓,姓慕的名人

时间:2016-11-29 14:41:06     编辑:Ky02
20

  “慕姓”汉族百家姓氏之一,慕姓起源有四种说法,得姓始祖是慕容廆、鄂诺·慕克得纳。那么您知道关于慕姓家谱、慕姓名人信息有哪些吗,姓慕的男孩起名与女孩起名好听的名字有哪些呢?下面不妨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慕姓,姓慕的名人

慕姓,姓慕的名人

  

  慕姓

  出自慕容氏,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为慕容氏所改。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到东北部去建立了鲜卑国。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简化为慕姓。

  慕姓起源

  源流一

  出自慕容氏,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为慕容氏所改。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到东北部去建立了鲜卑国。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简化为慕姓。

  源流二

  出自宋代河南开封有慕氏。

  源流三

  出自远古帝王虞舜的祖父虞慕(通幕姓)——源于某《百家姓》: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帝的祖父叫虞幕,虞幕的后代中,有一支以他的名字为姓,就是幕氏。后来经过历史的演变,幕姓演变为慕姓; 4、慕姓源于晋太子申生(谥号慕君)——出自 民俗学会编的<<姓氏名号面面观>>第13章的<姓氏与先人名号的关系>;

  源流四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族鄂诺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鄂诺氏,亦称俄嫩氏、鄂内氏、鄂讷氏、斡难氏,为达斡尔族着姓,世居黑龙江北境、鄂嫩河流域一带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no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鄂氏、敖氏、吴氏、慕氏等。

  慕姓家谱

  郡望

  平凉郡:周郝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平凉入秦国的版图,属北地郡。汉武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分北地郡置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平凉全境改属安定郡;东汉并泾阳入朝那,平凉属凉州刺史部安定郡的朝那、乌氏二县。三国时期曹魏于郡上设州,此地属雍州安定郡,恢复了泾阳县。西晋又废泾阳县,新置都卢县,平凉市境东部属朝那县,西部属都卢县。十六国南北朝是最乱的时期,平凉全境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北魏、西魏、北周所领有,建制变化很大。前秦永兴二年(戊午,公元358年)苻坚欲jingong 前凉,置平凉郡(初治高平镇,后治鹑阴),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以后,前秦苻坚曾以平凉为根本,向后秦fangong :夏赫连定曾即皇帝位于平凉。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壬辰,公元572年)于西北部治平凉县,属长城郡。是平凉市建制的开始,距现在一千四百一十年。隋朝时期,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4年)废郡置州,平凉市属原州,隋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又废州置郡,改属平凉郡。唐朝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复置原州,治平高,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再改平凉郡,旋复为原州,平凉市属原州,唐朝贞元七年(辛未,公元791年)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城扼弹筝峡口,奠定今平凉市城址,距现在一千一百九十一年,唐宪宗元和四年(己丑,公元809年)移行渭州于平凉,平凉市废。广明初复陷吐蕃,中和四年收复为渭州治。唐朝末期,李茂贞据凤翔称岐王,渭州属于岐,历后梁。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灭岐,渭州属后唐。后唐清泰二年(乙未,公元935年)以原平凉市的安国、耀武二镇复置平凉市,属泾州;后晋天福五年(庚子,公元940年)改属渭州。宋朝时期,仍为渭州治所,属泾原路,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驻地,与西夏接壤,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至宋大观二年,共领泾州、原州、渭州、西安州、会州、德顺军、镇戎军、怀德军等五州三军,遂代泾州、原州成为这一地区的zhengzhi 军事中心。宋徽宗政和七年(丁酉,公元1117年)置平凉军,设节度使。金国开六盘道,在金国大定二十七年(丁未,公元1187年)始置平凉府,辖五县,属凤翔路。平凉市为府治所。元朝时期仍以平凉为府,辖三县,属巩昌总帅府,并潘原县入平凉市,平凉市仍为府治所。自此,平凉市的辖境再未有大的变动。明朝时期的平凉府辖三州七县,属陕西布政使司关内道;平凉市仍为府治所。清朝初期沿明朝建制,属陕西布政使司。清朝康熙八年(己酉,公元1669年)改属甘肃布政使司,平凉仍为府,府上设道:初为平庆泾固化道,同治末改为平庆泾固化盐法兵备道,平凉县为道、府治所。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废府,仍设道。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平庆泾固化道为陇东道,设观察使;后改为泾原道,设道尹。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改设泾原区行政长,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改为甘肃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平凉县为道、署驻地。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28日平凉解放,成立了平凉市人民机构 。1950年庚寅由县城内划出城关和郊区另设平凉市。1958年戊戌12月撤销平凉、华亭两县并入平凉市。1961年辛丑11月恢复华亭县。1964年甲辰1月撤销平凉市,恢复平凉县。2002年壬午9月,平凉撤地建市。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涿州:涿州地处京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首都经济圈的紧密层,距天安门仅六十二公里,被誉为首都的“南大门”,因其独特的区位,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曾御笔亲题“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首座州”。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建制已有两千三百余年。战国时期为燕国城邑,秦朝时期置涿县,三国时期曹魏政权设为范阳郡。元朝时期为涿州路。明、清两朝时期先后隶属北平府、顺天府。民国时期称涿县,始隶属河北省。1986年9月,经国务地 批准撤县建市。长期以来,涿州接受北京的辐射带动,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京郊型县城经济的新格局正初步形成。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庆阳府:即今甘肃省庆阳市。庆阳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早在二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此农耕,养殖,制陶。据《史记》记载:黄帝轩辕氏在这一带和医祖歧伯合著《内经》。夏王朝时期,周祖不出失官率部族赴此,驻城拓荒,安邦定居,今庆阳县城据传就是建于此时的“不出城”,故有“周旧邦”之称。“庆阳”之名系沿用古“庆阳府”名称,最早取自于宋徽宗的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后设环庆路,又设“庆阳军”节度,庆阳之名方见于史册,并沿用至今。北宋时期著名的zhengzhi 家、文学家范仲淹就曾任“环庆路经略抚缘边招讨使”,他与其子驻防于庆阳,驻城练兵,保境安民。庆阳市也是国内*****时期陕甘宁***根据地的主要部分,俗称“陇东老区”。

  堂号

  平凉堂:以望立堂。

  涿郡堂:以望立堂。

  庆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姓慕的名人

  慕施蒙

  唐渤海国大将军

  慕昌桂

  唐渤海国将军

  慕 伉

  宋朝奉大夫

  慕 完

  元朝新乡人,做刑部侍郎的官,善决狱,执法公正,深受好评,至顺间封魏郡公。慕完自小聪明好学,胸怀大志,果然成为 栋梁之材。

  慕天颜

  字拱极,静宁人,清朝文士,由顺治年间举进士而当官,知钱塘县。他读书重在实际应用,明白水利对农业和运输的重要,就倾全力治水,在任江苏巡抚期间,疏通当地河港,疏浚吴淞江、刘河及常熟之白茆港、武进之孟渎河,并请免荒田赋额二百万。造福一方百姓,千古流芳。唐熙年间朝廷任命他为漕运总督,管理水运的事务。(算命www.bmfsm.com)

  慕甲荣

  字冠栌,清乾隆许州城西慕庄人。潜心经史,留心训古,为文剖析理蕴,精刻沉实。甲寅以拔贡中举,秉铎禹州。著有《述德堂大小塾课先人言》刊刻行世。并著有诗、古文、词藏于家。世称慕夫子。现有《述德堂训蒙》、《述德堂稿》、《述德堂小草》传世。

  慕连山

  许昌嘉庆年举人,任中牟教谕。

  慕寿祺

  字子介,号少堂,镇原县平泉镇古城山人。生于1874年11月12日,卒于1947年12月3日,他是甘肃民主***的领袖人物,博古通今的知名学者。他出生于书香之家,父慕暲,清光绪时举人,历任宁夏固原学政、西宁教谕、宁灵厅教授。寿祺赋性聪颖,勤奋笃学。幼随父读书,受到良好教育。1903年考中举人,次年被甘肃高等学堂聘为历史主任教员兼经学分教。1908年赴京考职,以“二等试用”签分四川试用盐大使,未赴任,同年以劳绩保荐知县分发山西,再次辞任,仍供教职。由于他教学成绩卓著,在学界声名远播,全国教育联合会遂委派他去东南各省考察学务。他在北京、天津、武汉及浙江、荆楚、齐鲁等地拜访名流,关注时政,目睹列强横行,朝廷腐朽软弱和东南各省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坚定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志向,亲自参与所到各地教育界反帝反清斗争。途经安徽时结识了张掖举人、候补同知王之佐,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遂经王介绍加入同盟会,走上民主***道路。回兰州后,向甘肃教育界提交《调查录》8卷,针砭旧教育积弊,提出一系列改革方略,其真知灼见被甘肃教育界同仁誉为“开拓万古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

  寿祺博古通今,痴学成癖,著作等身,计有《周易简义》《读经笔记》《经学概论》《陇上同名录》《河鱼天雁》《甘肃省历代大事记》《求是斋群粹录》《吏治研究·行政类讲义》《甘宁青史略》《种族之掺合》《 小说考》《镇原县志》等三十余种。寿祺集zhengzhi 、军事、学术才能于一身,终未能一睹新 之曙光。1947年2月病逝于兰州,安葬于兰州龚家湾南坪。2002年,族人迁先生及其家属遗骨回原籍安葬,并刊石树埤。

  慕姓起名

  慕姓男孩起名

  慕桂栀、慕英叡、慕高喜、慕孤波、慕俊屹、慕晗羿、慕熠鑫、慕赵巍、慕乘鸿、慕帅宇、

  慕陶然、慕英锐、慕宣蔚、慕笑文、慕景澄、慕才捷、慕善幻、慕翰骉、慕贻逸、慕瀚莆、

  慕邱华、慕季萌、慕家名、慕骐珲、慕越跃、慕润甜、慕耿晨、慕宸好、慕城羽、慕析宏、

  慕飞白、慕星剑、慕一谕、慕精涵、慕晓逗、慕帅良、慕铭颀、慕先傲、慕名昌、慕锡强、

  慕稀平、慕建仲、慕田渊、慕韶轩、慕睿儿、慕晋元、慕源翔、慕珈宁、慕俊葆、慕璃紫、

  慕阳伯、慕元正、慕也荣、慕羿宸、慕诺风、慕小政、慕幻波、慕湘瑾、慕宇荫、慕同和、

  慕学法、慕秋硕、慕咏言、慕玮希、慕金钏、慕荣克、慕智志、慕凯唱、慕世肖、慕一汐、

  慕兆丰、慕期彧、慕越进、慕胜屹、慕家帮、慕玉泽、慕景珑、慕咏歌、慕俊州、慕晓绚、

  慕俊远、慕孜绅、慕立尔、慕力璁、慕兴修、慕桂梨、慕礼貌、慕銮君、慕俊艾、慕施尔、

  慕弘业、慕子廷、慕诺桐、慕麒炫、慕宸语、慕林焱、慕孙林、慕瑞洋、慕瑞严、慕诺天、

  慕克杨、慕景同、慕夙忻、慕德仙、慕衣泽、慕锡灏、慕元勋、慕锦绵、慕任一、慕阳泽、

  慕姓女孩起名

  慕紫易、慕青芙、慕远云、慕依山、慕怀儿、慕慕晴、慕静夏、慕语柠、慕恨蓉、慕念柳、

  慕芊怿、慕亦竹、慕灵松、慕水蝶、慕采蓝、慕莲青、慕梦梅、慕冷筠、慕凌菡、慕易绿、

  慕月璐、慕问凝、慕之儿、慕紫萍、慕揄彤、慕菸媚、慕初筠、慕忆晴、慕新芮、慕笑卉、

  慕又蓉、慕妙云、慕嘉澍、慕夜绿、慕萌萱、慕怀绿、慕瑞秀、慕水之、慕夕珍、慕寻翠、

  慕宛山、慕书雁、慕念一、慕曼凡、慕书兰、慕慕儿、慕问儿、慕作瑜、慕密珠、慕语寒、

  慕冰真、慕媛馨、慕晨惠、慕静晴、慕绮烟、慕靖兰、慕凌兰、慕一珂、慕孤白、慕怜容、

  慕曼蕊、慕昭霖、慕秋双、慕恨瑶、慕祁茵、慕锐思、慕痴柏、慕恨荷、慕佳太、慕银成、

  慕易蝶、慕恨菱、慕尔巧、慕思稹、慕祈菡、慕春泠、慕玉琨、慕凌白、慕傲芙、慕从霜、

  慕寄风、慕冷晴、慕凡桃、慕珈月、慕曼珍、慕梦曼、慕幻丝、慕梦旋、慕傲之、慕冰安、

  慕白翠、慕水儿、慕雨玉、慕馨莲、慕香寒、慕幻莲、慕语雪、慕友卉、慕若蓝、慕纤允、

  慕谷绿、慕醉竹、慕诗丹、慕旺佳、慕呈滟、慕南香、慕尔露、慕静晓、慕雅柏、慕半菡、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