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中秋节的习俗

时间:2015-04-03 10:17:43     编辑:ky01
20

  中秋节做为 的传统节日之一,不同地区省份都有着当地的习俗。“拜月娘”在潮汕的中秋节是一种当地的习俗,关于潮汕中秋节的习俗都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潮汕中秋节的习俗

潮汕中秋节的习俗

  潮汕中秋节的习俗拜月娘
1、潮汕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例俗。祭月的主角是妇女孩童。潮人一年一度如醉如痴全身心投入的祭月,感受的是祭月整个过程,既享受了参与的快乐,又使自己的人生境界得以升华,最后又亲手将精心折叠的一大萝元宝焚烧;当地称为烧钱纸给月娘用。这一切都是在对大自然崇拜和敬畏的前提下,献给她们所尊敬的太阴娘——“月娘”。
  月亮是美丽、温柔、恬静、可爱的象征。人们心目中的广寒宫,是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自然也是妙不可言的。嫦娥奔月,是潮人最熟知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喜闻乐道。月里嫦娥,是潮人想象中最美丽的仙女,是潮人形容女性美的最高修辞。
在庭院中摆放供果,向高挂天空的一轮明月顶礼叩拜。资料记载,潮汕有首歌谣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愿是寻求一个好夫婿,点燃长长的龙香,跪在地上对着月亮祈祷。孩童们则将新买的书本和文具摆在供案的最前面,因为听老人说用这些祭拜之后,月娘能保佑学童读书刻苦,成绩优秀。你想要什么就祭拜什么,祈福保平安,心想事成。
吃过晚饭,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中秋时节,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一齐登场,还有潮汕月饼、黑芝麻糕等奉献给月娘。
中秋夜,村里祠堂灯火通明,晚饭后,大家纷纷手捧四时果实和潮汕月饼到祠堂祭拜。
拜月,寄托了潮人的美好愿望。潮汕是个侨乡,许久以前不shaofu 人丈夫远隔重洋,于是妇人托月寄意,更为情切。资料记载,有歌谣唱道:“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思君想君来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听得寒蛩啼叫声,凄凄惨惨得人惊,不知我君在何处,欲托明月传心声。”

  潮汕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1、拜月
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她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这一季节,潮汕水果应市品种甚多,有柚子、香蕉、杨桃、柿、梨、菠萝、油柑、橄榄等等。汉族民间还广泛流传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家都要住上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百姓恨极了,便趁着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动手杀鞑子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使当晚举事成功。后人就把这一天,当作反抗民族压迫的纪念日。
2、剥芋
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畏。”八月中秋,天高月朗,银河灿烂。银河,潮汕人称为河溪,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汉族民间还有一则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 。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而成风,至今犹存。
潮人中秋拜月娘,供品中必有芋头,民间有剥芋食芋之俗。这方面方志也有所记载,清顺治《潮州府志》云:“中秋玩月,剥芋食,谓之‘剥鬼皮’。”清嘉庆《澄海县志》说:“(中秋)用熟芋去皮食之,曰‘剥鬼皮’。”清乾隆《揭阳县志》载:“(中秋)或剥熟芋而食,谓之‘剥鬼皮’”。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剥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
3、吃月饼
潮汕人以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善于经商而著称于世。潮人制作的月饼,称为潮式月饼,本地人叫朥饼。它以其香甜、脆软、肥而不腻而驰名海内外,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五种风味系列饼食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1949年中秋,京剧老师 梅兰芳在上海品尝潮州朥饼之后,赞不绝口,并特书“茶食泰斗”四字回赠。1982年梅兰芳之子京剧家梅葆玖在北京品尝了潮州朥饼后,交口称赞,并依其父所题的四字再次回赠,遂成为饮食界的美谈趣事。
潮式月饼以意溪朥饼、贵屿朥饼和苏南朥饼较为著名。意溪朥饼,产于潮州市意溪镇,食品作坊生产月饼始于清乾隆年间,尤以范合盛作坊更有名气。贵屿朥饼,产于潮阳贵屿镇,清康熙年间,由乡民薛源合和侯源合两间铺号创制,分为斋饼和荤饼两种。早在道光年间就以细料精调、无腥不腻而备受称赞。苏南朥饼,产于澄海苏南一带,首创于清代末期,是用加猪朥的面粉作皮,甜豆沙作馅,经印制、烧烤等精制焙成。饼皮脆薄多层,入口成粉,有香味,饼馅香甜、软滑、清凉。
4、烧塔
这是中秋节旧俗。带有娱乐性的现在还保留着。瓦塔是用废砖瓦在旷地上砌成的小塔,大小高低不等。塔顶留孔洞,塔心装柴草,青少年烧塔以为乐。起火后,撒松香助燃,火光直冲塔顶,蔚为壮观;再撒盐,噼啪作响,如放鞭炮。有些地方还有赛烧塔之俗。凡烧得全塔通红而不倒者胜。揭阳炮台等地,则有搭竹塔的习俗。燃烧时,全塔尽烧,火势猛烈,更为壮观。
中秋夜烧塔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l/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汉族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