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子虔

时间:2017-04-15 11:42:34     编辑:ky07
20

  展子虔(约545-618年),隋代杰出画家,汉族,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他是现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在 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入隋前,曾在江都东安寺与张僧繇次子张儒童作壁画,入隋后又在洛阳天女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其中《游春图》是 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 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

展子虔

  展子虔简介

  中文名展子虔

  别名展翁

  国籍 (隋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渤海(今河北沧州)人

  出生日期545年

  逝世日期618年

  职业隋代著名画家

  主要成就开创青绿山水之画法画艺承上启下立山水画为科 隋代绘画老师

  代表作品《八国王分舍利图》《授经图》《长安车马人物图》《游春图》等

  尊称唐画之祖

  人物生平

  年少刻苦

  展子虔生于公元545年,正值东魏末期,恰逢东西两魏“玉壁之战”。他从出生起就伴随着**环境,高氏篡魏、北周灭齐,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更迭频繁。展子虔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乱世之中度过。童年的展子虔表现出了绘画的天赋,手持树枝能在土地上将花鸟鱼虫描绘的惟妙惟肖。在父母的支持下,展子虔开始拜师学艺,走上了绘画之路。

  入朝作画

  经历东魏、北齐、北周的乱世之后,展子虔在进入隋朝之时一心只想过安定生活。但是刚刚取得天下不久的隋朝皇帝知道了展子虔的才华,命人将展子虔请入朝中,封为朝散大夫。随后展子虔凭借过人的学识和一心为民的优秀品格,又晋升为帐内都督,一直到晚年告老还乡。

  展子虔身为文官,公务较为闲暇,这为他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有

  利条件。由于他生性耿直,在仕途 中很不得地,朋友也不多。他却十分泰然,潜心作画。他在为官之余研习书画,生活简朴,不断探索新的绘画技法,在山水画的研究上成就显著,创立了“青绿山水”的绘画形式。从已知的山水画迹来看,青绿山水的鼻祖当推展子虔。他是绘画史上承上启下的画家,所处地位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晚年传奇

  展子虔在晚年时期辞去官职,回归故里渤海郡,以画为业,寄情于书画之中,直至终老。就是这样一位成就突出、影响唐代绘画发展的画家,历史文献却很少有关他生平的记载。根据唐代画史文献的粗略记载,展子虔被隋文帝所诏时来自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后来又有“渤海人”之说,故展子虔之故里应为隋代之渤海郡(郡治今山东阳信县)一带。他辗转于大江南北,在洛阳、西安、扬州及浙江等地的寺观中创作了许多壁画。所绘物象,生动而富情趣,颇受时人重视,与当时另一画家董伯仁齐名,人称“董展”。

  艺术风格

  笔墨技法

  展子虔所绘人物全以细劲的线条勾描,纤如毫发,人物形

  态神采奕奕;其画山水,更是一丝不拘,画面显得柔美流畅;而所绘树叶,纵有勾笔、散点画法,却类似“个”、“介”字点法,似不成形,然显得朴拙古拗。那山顶坡脚的点苔,劲健爽朗,显得浑朴谨拙;树木种类繁多,运笔流畅,笔法墨法有轻重变化,虽未用皴法,却仍能看出山石树木的质感。

  设色敷彩

  展子虔擅画青绿山水,其作品中山石树木虽然空勾无皴,然全以色渲染。山水以青绿设色为主,山顶以青绿敷之,山脚则用泥金;树叶设色,或以色染,或以色填,或点以baifen 桃红,松树不写松针,直以深绿点之。全图在青绿设色的统一格调下,显得潋滟而生拙,丰富而单纯,富丽而古艳,充分展示出我国早期山水设色那种“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样式,标志着山水画的创作,已从原先设色古艳而富有装饰意味的图式,向较为完整的山水画创作过渡,自此始开青绿山水之源。

  构图布局

  展子虔作画讲究布局的巧妙性,以《游春图》为例,右上部分绘有崇山峻岭,山峦起伏,数峰叠起;右下部绘有土坡,低坡丛树,山路逶迤,既为崇山峻岭的下段延伸,又作为辅垫,使全图具有稳重感。左下部绘一低峦小山,与右上边山脉遥相呼应,形成对比;中间绘有大片水域,波光潋滟,湖天一色。一小船点缀其间,船内绘有三四人物,姿态不同,形态各异。全图比例恰当,层次分明。这种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恰当配以殿阁舟桥,并开始注意客观物象之间的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以及深度、层次、比例等透视关系的变化处理,使山水画创变得较为合乎现实生活的新格局,这正是隋朝山水画的特有表现形式。也正如《后画录》所评述展子虔的山水“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和《宣和画谱》论展子虔的山水画 “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相合相成,浑然一体。

  主要成就

  展子虔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细密,被后世誉为为“唐画之祖”。美学史家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画家。他在长安的定水寺、灵宝寺、崇圣寺,洛阳的天女寺、云花寺、龙兴寺,以及江都(扬州)的寺院创作壁画多幅。他曾辗转西安、洛阳、永济、扬州及四川等地,领略大江南北山水之美,观赏各地画家名品真迹,承魏晋南北朝绘画技法,开隋唐山水画之新风。入隋前,他曾在江都东安寺与张僧繇次子张儒童作壁画,入隋后又在洛阳天女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后世将他与东晋南朝的另三位名家并列,称为“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

  展子虔创作题材涉猎广泛,工绘人物、山水、车马、楼阁及翎毛等,但他流传至今的作品则是一件名为《游春图》的山水画。这一画名并不是他本人所题写,因为该画原本既无作者名款,也无作品名称,至北宋晚期,徽宗皇帝在其前隔水处题签为“展子虔游春图”,元明清时期的鉴赏家因此也称其为《游春图》。多数学者认为此画是隋代展子虔的作品,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在 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子虔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变。他不仅善画人物、车马、山水、台阁,而且大都臻于精妙。在着色技巧上,他用青绿设色。他的画法为唐代绘画名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宗法。他所画之马,神采飞扬,十分有神。他所画“立马而有走势,其为卧马则有腾骧起跃势,若不可掩复也。”展子虔能够抓住马的瞬间神态,表现出整个绰约风姿,达到以形传神,以神带形,形神兼备,维妙维肖的艺术境界。

  展子虔的山水画被称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他画人物描法工细,以色晕染面部,神采意态俱是;画马各尽其妙,将马站立走卧腾跃奔飞之姿描摹得栩栩如生;画山水则有咫尺千里之势,充分表现出自然中深远的空间感。展子虔“天生纵任,亡所祖述”,而自能开一代风气。他与当时另一画家董伯仁齐名,人称“董展”。他的山水画风直接影响到唐代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创作。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游春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是展子虔的传世之作,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 该画用青绿重着色法画贵族春游的情景,用笔细劲有力,设色浓丽鲜明。图中的山水“空勾无皴”,但远山上以花青作苔点,已开点苔的先声。人马体小若豆,但刻划一丝不苟。此画已脱离了为山水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自立 成幅,反映了早期自立 山水画的面貌。

  《授经图》

  《授经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0.1厘米,横33.7厘米。唐朝张彦远评展子虔的此画:“细密精致而臻丽。”从这一幅《授经图》中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手法之高超。

  其他作品

  展子虔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宗圣寺等绘

  《游春图》(局部)有壁画,画迹有《长安车马人物图》、《南郊图》、《王世充像》、《法华变相图》、《朱买臣覆水图》、《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感应观音》、《维摩诘像》、《石勒问道图》、《北极巡海图》、《弋猎图》、《踏雪图》、《按鹰图》、《人骑图》、《人马图》、《八国王分舍利》、《授塔天王图》、《摘瓜图》等分别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

  人物评价

  唐宋画史对展子虔的评价很高,如“尤擅

  楼阁”,人物画“可为唐画之祖”。 唐代李嗣真评价展子虔“天生纵任,亡所祖述”。 彦悰在书中对展子虔的山水画进行了高度评价:“触物为情,备该绝妙,尤善楼阁人马,亦长远近山川,咫只千里。”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录》记载:“其画山水,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二阎师于郑、张、杨、展(兼师于文毗,毗在隋朝)。”

  北宋米芾十分推崇展子虔的人物画说:“李公麟家展子虔《朔方行》,小人物甚佳。”邓椿《画继》记载:徽宗朝“宣和殿御阁有展子虔《四载图》,最为高品。上每爱玩,或终日不舍。但恨止有三图,其《水行》一图

  特补遗耳。 一日中使至洛,忽闻洛中故家有之,亟告留守求观。既见,则愕曰:御阁中正欠此一图。登时进入。所谓天生神圣物,必有会合时也”。

  元人汤垕也在《画鉴》中说展子虔“画人物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开。余常见《故实人物》、《山水》、《人马》等 图,又见《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人物面部神采如生,意度俱足,下为唐画之祖”。并指出吴道子“早年行笔差细”,“其敷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

  史记载

  《隋书》中

  记载“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也就是说,这两个职位都是奖给社会知名人士的荣称,从正四品。隋文帝执政后聘请展子虔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首先使展子虔进入后人视线的是唐贞观三年(629)由京兆大慈恩寺沙门彦悰撰写的《后画录》。

  二百多年后的唐大中元年(847),唐朝艺术评论家、书画收藏家张彦远编写了《历代名画记》一书,书中展子虔条下记载:“展子虔,渤海人。历北齐、北周、隋,在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后世关于展子虔的身世之说皆由此出。

  《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洛阳伽蓝记》前言中曾记载:“北魏时期佛教盛行,鲜卑统治者对于宏扬佛法不遗余力,营造佛寺岁无虚日。洛阳佛寺,由晋末的二十四所,急剧增加到一千多所,使洛阳城梵宇栉比,宝塔骈罗”。从唐《贞观公私画史》、《历代名画记》的记载中可见展子虔是佛观寺画的名笔,他曾在扬州灵宝寺、光明寺;洛阳云华寺、龙兴寺;长安定水寺、海觉寺;浙江甘露寺等古刹,绘制佛教壁画。

  隋展子虔游春图

  《游春图》是隋朝展子虔所作,长卷,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细劲流利。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 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

  作品历史

  《游春图》卷也是一件为历代鉴赏家所珍视的名画。它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得到了它,并命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卷后。明朝初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入清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随溥仪出宫被携至长春。

  《游春图》卷收归张伯驹先生后发生的故事:“月余后,南京机构 张群来京,即询此卷,四五百两黄金不计也。而卷已归余有。马霁川亦颇悔恚。然不如此,则此鲁殿仅存之国珍,已不在国内矣。”——摘自张伯驹《春游纪梦》。

  1946年初,故宫散失于东北的书画开始陆续出现。这些原本由末代皇帝溥仪携至长春的清宫旧藏书画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当时国内各大收藏家们的极度关注,古玩商家们更是蜂拥而至。北京琉璃厂玉池山房古董商马霁川最早奔赴东北,收购到不少字画精品。回京后,他将一些伪迹和平常之品售于故宫博物院,所得足以赎回本金;然后将一些真迹和精品售于上海以取重利,甚至勾结沪商辗转出国,如唐代陈闳的《八功图》卷和元代钱选的《杨妃上马图》便是因此流出国外。在紧要关头,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竟也落到了马霁川的手上。

  著名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得知马霁川得到了展子虔的《游春图》卷后,异常着急,唯恐此重要国宝被商贾转手售出国外。然而,与马氏接洽后,其索价八百两黄金更是让张伯驹先生进退两难!为免国宝流失,张伯驹先生一面请墨宝斋的马保山先生从中周旋,一面奔走告知各家古玩厂商,声明此卷有关历史,决不能流失出境,否则便是中华之罪人,使各商家有所顾虑。最终,在马保山先生的多次协商下,终以二百两黄金谈定。当时张伯驹先生因屡收宋元名迹,手头拮据,不得已将所居房产出售,才将《游春图》卷收归。

  稀世之珍隋展子虔《游春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算命www.bmfsm.com)

  展子虔的绘画特点

  展子虔在绘画上善于创新。唐代李嗣真说他“天生纵任,亡所祖述”。他画人物,善用紧密的线条和能够晕染出浓淡的色彩,表现对象的性格特征和神态形貌,达到了神采如生、意度俱足的境地。他画马能注重描绘马的动势,虽卧立而有行走、腾骧的神情。展子虔在 美术史上影响的是山水画,他最善于表现自然山水的深远的空间感,传为他所画的《游春图》是现存古代山水画的重要作品。此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纵43厘米,横80.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卷前有宋徽宗赵佶手书“展子虔游春图”的题签。在这幅画上,展子虔以圆劲的线条和浓丽的青绿色彩,描绘了在阳春三月、花红树绿、山青水碧的郊野中,贵族、仕女骑马泛舟、踏青赏春的优美景色,是迄今为止所保存的最早的卷轴山水画。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一改过去绘画中的人大于山、水下容泛、树木排列,如同伸臂布指那

  种比例失调状况,特别是对湖水微波广阔深远的描绘,颇为成功。在表现技法上,此图以墨线勾出山川屋宇的轮廓,然后填敷青绿色彩,并再以深色重加勾勒,树木、人物等则直接用色点出,形体虽小,却生动有致。画面色彩典雅,富于装饰感。[1]展子虔的画被后世视为“唐画之祖”是有根据的,与六朝山水画那种不合乎视觉自然比例的画法相比,《游春图》的处理显得匀称多了。尽管他的画面貌古拙,树枝缺少纵横抑扬、穿插多姿的变化,树叶也不及后人那样形状多样,云也勾得过于整齐———从技法上看,还处在山水画的滥觞期,但由于运笔比较成熟,所以他的画仍显得轻重有致,未用“皴”法却能画出山石树木的质感。《游春图》构图壮阔沉静,设色古艳,富有典丽的装饰意味,体现出承上启下的风格,也标志着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期。

  展子虔踏雪图

  《踏雪图》是踏雪图的《四季图》中的一幅,只是传说中的画,是否真实存在有待考证。存世的《四季图》中《游春图》是最有收藏价值的,但是《踏雪图》如果真的存在可以证明野史的真实性,其学术价值远远高于画作本身。

  作者介绍

  展子虔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因而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

  本段作者作品

  展子虔一生最有名的作品是《四季图》,《踏雪图》只是其中一幅,此外还有《童子戏水图》、《落叶图》、《游春图》,《踏雪图》真的存在的话,收藏价值虽不如《游春图》,但可以证明野史的真实性,其学术价值要远远高于画的本身。右图为《游春图》。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