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传统美食特色

时间:2016-11-04 13:48:59     编辑:ky04
20

  鄂伦春族是我国较为出众的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族的传统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而你们知道在鄂伦春族的传统中是有着怎样的美食特色吗?你想了解下关于鄂伦春族的传统美食特色吗?不妨随老师 一起了解下吧。

鄂伦春族的传统美食特色

鄂伦春族的传统美食特色

  

  鄂伦春族的饮食讲究

  他们经常吃的兽肉有:狍子肉、鹿肉、犴肉、野猪肉,其中狍子肉最多。吃法有煮肉(乌罗仁),带骨煮至八成熟即吃;烧肉(达拉嘎兰),出猎时没带吊锅或没有时间,将肉放在火上烧八成熟吃;烤肉(席布兰),也是出猎时的简便吃法,把肉割成条,插在木棍上用米烤;晒生肉干(乌立特),夏季肉不好保存时,把肉割条晒干,用时再煮;晒肉干(库胡拉),把鹿、犴、狍子肉煮熟后切成小块晒干,以备没有鲜肉时吃;血肠(沙阿诗),把狍子血灌入肠内,煮熟后吃,类似汉族吃猪血肠,只是没有调料;生吃(阿斯根),生吃的有鹿、犴、狍的腰子、肝,他们主伙生吃对眼睛有好处;熬菜(西乐),把肉切成小块和野菜放在一起炖;杂花菜(阿苏),把狍肉和狍肺煮熟后切成小块,再把狍脑子合上,有时也放些野猪油拌着吃。野菜春季主要是刺老芽、野鸡膀子;秋季主要是各种蘑菇、野果,多合米煮饭。面食的吃法有:面片(偏拉坦),将面合好赶成片煮熟拌油,或把面片放在肉汤里;烧饼(卡拉斯克),把面合好,压扁,放在热灰里烧;油炒面(阿拉);油面片(图胡列);饺子(谢好马父),年节时吃。*** 鄂族做面饼没有擀面杖、面板,只用手捏。他们*** 吃粮食很少,多在吃完肉以后喝点粥,只有粮食多了才吃干饭。乌云河至嘉荫河一带的鄂伦春人,在伪满后期,由于白面奇缺,多以小米粥为主食。建国初期即以米面为主食。

  鄂伦春族美食文化

  尊敬老人是鄂伦春人普遍的美德。不论谁家捕得猎物都要将最好部位的兽肉送给亲友邻里或孤独的老人分享。猎人在行猎中饥饿缺粮,到不相识的人家去索取食物,主人都应很好地招待。不相识的猎人在猎场上相遇了,获得猎物的一方,不仅主动请空手的猎人饱餐一顿,还要送给一份猎获物带走。

  鄂伦春人定亲访友都要带些食品馈赠对方。一般是送猂、狍、鹿的肉干。有小孩的人家要送几只灰鼠子肉。也有送木耳、猴头、金针、白蘑、松子、榛子、柿、牙格达的。同时商定结婚日期,送彩礼这天,一对新人还要歌手唱赞歌祝福新人白头到老,永远幸福。青年男女们唱歌跳舞,以示祝贺,直到深夜,尽欢而散。晚间,新婚夫妇要搬到一个新的仙人柱里先向火堆敬酒、掷肉,双双叩头,祭祀火神。从此,一个新的家庭便诞生了。

  鄂伦春族传统美食

  狍肉宴

  狍子属鹿科食草动物,肉质鲜嫩、纯厚,入口回味无穷,营养丰富。过去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狍子很多,所以一直是鄂伦春人的猎取对象和衣食之源。

  食用狍肉,手把肉是最常见的吃法。且以似熟非熟,略带血丝者为上品。另外,猎民们还喜欢生食狍肾和狍肝。每当猎获到狍子后,便会就地开膛破肚,取出鲜嫩的肾和肝分而食之。他们认为生食动物的肾和肝对人有明目健身的作用。

  在婚礼、节日或款待贵宾之时,鄂伦春人还常常举行丰盛的狍肉宴,以狍肉为主制作美味佳肴,其中婚礼狍肉宴是最为讲究的。按照鄂伦春人的传统习俗,新婚的男女双方家均须举行一次。婚礼狍肉宴须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刀,所用狍子必须是生擒的一对。剥下的狍子皮要放在火上烤焦,据说这是为了让烟雾带着狍皮被烤焦的特殊香味弥漫整个猎乡,让所有的人都能分享婚礼的欢乐与幸福。

  柳蒿芽

  过去,鄂伦春人不种蔬菜,野生的柳蒿芽一直是他们非常喜爱、也是重要的菜肴。如今,鄂伦春族的饮食结构虽已大大改变,蔬菜品种十分丰富,但人们对柳蒿芽的挚爱仍难以替代。

  柳蒿芽是长在河边、谷地的一种野生植物,味鲜美、清香。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据说还有奇特的药用价值,对感冒发烧、胃肠不适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均有一定疗效。每到春夏时节,妇女们便背包挎筐去采集。采集来的柳蒿芽可当即食用,也可晒干备用。其食用方法,可与肉、排骨、鱼等一起炖,也可炒食或凉拌。有机会的话,不妨您也尝尝。

  阿素木(算命www.bmfsm.com)

  鄂伦春人吃熊肉的方法。因为把熊奉为图腾,吃其肉时还要冒着被怪罪的风险。所以猎到熊后,一定要全乌力楞的人一道吃。先把剔下的熊肉煮熟剁成碎块,拌以野葱、野韭菜、盐等调料,加适量熊油到热锅里炒拌。要趁热品尝。在下煮前,由年老的长辈发出“嘎嘎”的叫声,说“不是鄂伦春人吃你的肉,是乌鸦在吃”等等。然后男女老少每人用桦皮碗盛着吃。熊肉爽口。据说经常食用,可使人精神焕发,满面红光。

    Ξ 相关阅读: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