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的传统文化艺术

时间:2016-12-08 15:06:28     编辑:ky04
20

  布朗族是我国比较出众的少数民族之一,而你们知道布朗族的人们在日常中也是有着不同的艺术,而你们想进一步的了解下关于浪不足的传统文化艺术是有哪些的吗?不妨随老师 一起了解下吧。

布朗族的传统文化艺术

布朗族的传统文化艺术

  

  布朗族艺术音乐文化

  打歌

  保山地区施甸县布朗人(濮满)在祭龙活动或结婚佳期都要举行“打歌”。“打歌”也是边唱歌边跳舞的意思。“打歌”之前先要选出一个能歌善舞、娴于交际的“打歌头”,由他主持歌舞晚会。届时庭院中安置几张方桌,桌上陈设猪头、松子、葵瓜子、酒等类东西。“打歌头”将猪头抬起,边唱边绕桌三转,然后把猪头放在桌上,燃香三柱插于猪鼻内,众男女即在乐器声中翩翩起舞,边唱边跳“大翻身”、“小翻身”等舞蹈。伴泰乐器有芦笙、***弦、竹笛等。众人在“打歌头”的带领下直跳到东方发白,兴尽方散。

  布朗族男子喜欢练武术,六、七十岁的老人在武术场上也照样可以飞舞腾跃,不减当年武艺。主要的武术有“景歪”(长刀舞)、“景纳”(木棍舞)、“景歪纳”(双人舞)、“景款堕”(甩棍舞)、“景弟”(拳术舞)等等。这些武术往往又与舞蹈揉合为一体,刚健有力,动作迅速利索,充分体现出布朗人的勇敢的精神。

  布朗族的民间歌舞

  布朗人非常喜爱歌舞,每逢结婚、迁新居、过年过节或劳动之余,年轻人都爱载歌载舞,兴味盎然。布朗山一带的歌曲分为说、宰、生、缀四调,巴达一带的歌曲分为说、宰、生、缀、同曼等五调。各类曲调不变,唱时可随时变换歌词的内容,能在不同场合表达不同的感情。

  说调

  由***弦伴奏,唱起来激越而抒情,富有青春的活力,一般用以歌唱热烈的爱情。

  空调

  这是一种对歌调,往往天南地北地对唱,唱生产、爱情、故事等等。

  生调

  由***弦伴奏,一般是唱风俗、爱情和劳动的愉快。

  缀调

  一般是在喜庆时喝,唱历史、颂词、故事或爱情等。

  布朗人常是歌和舞结合在一起。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男女青年流行跳一种圆圈舞,跳舞开始,姑娘们即围成一个圆圈,双膝微微地一起一伏,柔软的双手在肩两侧或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反时针方向移动;同时,一群小伙子就在圈内作有节奏的虎步跳跃,少顷他们又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唱,然后男青年们又聚拢,作虎步跳跃状,如是地反复循环多次。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弦等乐器。此外,还有采茶舞、猴舞、癞蛤蟆舞、蜡条舞等等。

  跳歌

  墨江的布朗族人们在逢年过节或者是婚娶佳期都要举行"跳歌"的文娱活动。所谓跳歌",就是又跳舞又唱歌的意思,因步法的不同又有"二则歌"和"三则歌"的区别。"三则歌"的跳法是大家围成一个圆圈,面部向着圈内,舞蹈开始时先向右转,一个跟着一个向前移动六步,然后向后转身倒退三步,当退至第三步时屈膝,同时,身体稍向后倾,挺胸挺腹,足跟提起,这样就算结束"三则歌"的首座轮全部舞蹈动作。以后再按上述步态循环地跳下去。

  "二则歌"是向前六步,后退两步,其余动作与"三则歌"一致。跳舞时有乐器伴奏,由一人或者是数人弹着优美动人的***弦曲调,舞蹈者随着音乐的旋律边歌边舞。

  新年到时,漥墨寨的布朗族人们事先就发出通知,邀请外寨人来一起“跳歌”,在间隙时间也常常有两寨人集体赛唱歌,谁输了谁就得出猪头请客,在一阵生动诙谐的对唱以后,人们又继续“跳歌”,往往通宵不散,难解难分。

  布朗族传统民间艺术

  编制福箩首先用26根宽箭篾起底来固定框架,再用边篾按一压一的方式依次往上编织,竹编者将一直重复着穿压、收压的动作,使边篾条与箭篾框架牢固的压在一起,循序渐进,最后以背梭花来收口封顶。编制这样一个整箩所需边篾48匹。在竹编老人的手中,一条条篾条,尤如一片片锦帛上下跃动,然后依次整齐到位的排列起来,娴熟的手法和成型的规整让我们赞叹不已。

  为了使竹箩更美观,在编制过程中,会在箩身中部用篾条隔开,并编加上空心花样;最后用光滑的宽篾条做提手和用四根大而均匀的龙竹尖锯成四根脚,再把它们编入箩身,并用藤条穿锁固定在箩身上,这样使编制成的竹箩就显得更为好看,同时四个圆柱脚也起到放置时平稳的作用。编制这样一个竹箩,一般需要三天才能完成。

  简单考究的竹编工艺,精美的竹编用具,象征着布朗人的智慧,蕴孕着布朗族的神奇,见证着布朗人远古至今与自然抗争,生存的一种胜利。

  布朗族手工艺——竹编

  布朗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传承发展了内涵丰富、魅力独特的民族文化、古朴的民风习俗和传统工艺。

  走进布朗人家,常可见到精致美丽的、用竹蔑编制的竹桌、竹凳等竹编用品,从这些简单而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布朗族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明和聪明智慧。

  竹编(算命www.bmfsm.com)

  是一种流传于布朗族、傣族民间的古老手工技艺,制作过程简单却较为考究,从破、削竹蔑片、竹蔑条到竹器编制成型全靠手工完成。

  手工竹编工艺,是布朗族先辈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淀并传扬的一种独特的手工技艺。用竹子编制的桌子、凳子还有箩筐等生产生活用具成了布朗族人家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同时编竹器也就成为了布朗族赖以生存的手艺之一。据说,在以物换物年代,一个提箩就可换满满的一提箩谷子。由于竹编的实用、耐用而且美观,人们需求量较大,使这小小的竹编工艺,在历史的进程中,也曾有过典胜辉煌。布朗族竹编款式繁多,大到竹桌、竹凳、花腰背箩;小到刀篓、饭盒、漏勺、竹盘;还有用于缅寺拜佛的福箩、竹桌、腊条盒等等,样式美观、经济耐用。

  勐库镇公弄村民委员会是个布朗族聚居的村寨,过去编制竹器较为盛行,现如今,由于编制竹器是个较费工时的活计,编制竹器的人家已所剩无几了,而今年61岁的刀跃荣老人对编制竹器情有独钟,依然专著地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他编制的竹器花样多,结实耐用在村里乃至村外都是有名的。我们有幸鉴赏到了他编制竹器的过程。

  编制上好的竹编福箩,竹子很是关键,需要专用的羊毫竹,而公弄村也仅仅是有竹编人家自家栽种的几丛。

  砍回的竹子就可直接用,首先把竹子破开成条,再将竹条均匀的打成细条,然后把细竹条加工成竹篾,加工竹蔑刀法很讲究,削篾刀不能太快也不能太钝,用一只手稳住刀,另一只手持篾子往后拉,全靠手的力度来控制篾子的均匀厚薄。

  布朗族民间艺术特征

  布朗族妇女善于纺织,多在闲暇时间进行。纺织原料有棉花、苎麻和葛线麻等数种,以纺织棉布为主。

  这些布用来缝制上衣、筒裙、背带、布袋、裹脚布等。纺织品种有斜纹布、平布和彩锦。布的质地厚实耐穿,深受本族人喜爱。有的地区,人们多半使用水平织机,纺织技术更进了一步。

  近十年来,由于价廉物美、品种齐全的化纤纺织品大量销售,传统的纺织技术受到了冲击,一些布朗族妇女已经不纺纱织布。

  染色 

  布朗族的印染技术比较单一,所使用的染色原料是自家栽种的"蓝靛"和各种野生植物。根据所需颜色采用不同的植物,如染蓝色取自"蓝靛",染黄色取自"黄花"汁。制作靛墨的程序是用水把蓝靛的叶、茎泡化,捞去渣滓待其沉淀。染布时,再配上一种树皮,一起置于铁锅熬成蓝汁,然后将白线或白布放入锅中,反复熬煮几次即成蓝线或蓝布。

  制茶 

  布朗族妇女既是采茶能手,同时也是制茶能手。她们用土法制作的散茶、竹筒茶、酸茶很有地方特色。

  布朗族的手工艺

  布朗族的手工艺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的竹编、纺织、染布、制茶等均带有浓郁的本民族色彩。

  竹编 

  布朗族居住地盛产竹子和藤篾,家庭用具、生产工具多偏爱竹制品。每一个布朗族成年男子都会编织各种竹器,如篾箩、饭盒、簸箕、篾席、背篓、篾桌、针线盒等。这些手工艺品多数自用,剩余的拿到坝区市场进行交换。也有少数人以编制竹器为生。布朗族男女都会编制盖房用的草排。

  纺织 

  工匠 

  布朗族有木匠、铁匠和银匠。以木工居多,能解板、盖房,制作桌椅板凳和织布机,但技术不高。铁匠能制造简单的铁农具,银匠也能打制一些银饰品。 

    Ξ 相关阅读:

栏目导航